三十四年的食品生产历程

坚持自信、高效、诚信、创新的发展宗旨,锐意进取,不断发展,始终进步。

食品代加工模式,让我们的团队走向全国!

全国客服热线: 0511-86893888

手机官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CLOSE

“拼音字”里的一段往事

发布者:粽子 发布时间:2024-01-10

  连续几天来,70多岁的赵世通阿伯都是一副弥勒佛的姿态,成天笑呵呵。赵阿伯家住泉州新华南路象峰巷,前些天,伊无意中在旧厝里翻到了一件“宝物”。

  赵阿伯的这件“宝物”很特别,既不是黄金,也不是珠宝,而是一本皱皱巴巴的小册子。它正是50多年前,赵阿伯的阿母学文明用的“讲义”——《新妇女信件》。

  翻开这本又小又破的《新妇女信件》,除了用竖行汉字编写的信件运用文外,还有不少奇古怪怪的拼音符号分布其间。

  “看看,你能读懂这些‘拼音’吗?”指着旁注在小册子里的一些“拼音”,赵阿伯有些激动。“‘评选’读‘pengsuan’,忧虑的‘忧’读‘iu’,首都的‘首’读‘siu’,特别的‘特’读‘tek’……”赵阿伯尝试着用闽南语念出这些“拼音”,听起来还真和周围那些汉字的闽南语读法很附近呢。

  这些古怪的“拼音”之所以让赵阿伯反常振奋,那是因为五六十年前,伊阿母正是凭仗它们和远在南洋的哥哥通讯的。

  当年,赵阿伯的哥哥赵世熊远在菲律宾,为了能亲身写信和儿子沟通,只字不识的赵母决计去上“夜校”,那时伊学的正是这种“拼音”。一到暗暝,赵阿伯就会看到50多岁的阿母在火油灯下不断操练“拼”字。

  那天,阿母泪如泉涌地跑回家,遇人就说,“你们快来看看,阮女间仔世熊给阮寄印象来了。”在这张相片的反面,也有一行“拼音”:“tiagoaeabukua,lieesehiong6get2jit”。“阿母说,哥哥那句话的意思是:疼阮的阿母看,你的世熊6月2日。”母亲第一次看懂哥哥的手书,泪水哗哗地流了出来。

  时过境迁,赵阿伯的母亲和哥哥都已故去多年。而这些年来,赵阿伯的心里却多出了一个长长的问号,当年母亲和哥哥用来互通讯件的那些“拼音”,究竟是什么文字?

  周教授以为,依据赵阿伯供给的材料,能够初步判断他母亲和哥哥当年所用的“拼音”,正是现在国内已很少见的“拼音字”。仅仅或许当年他们运用得还不行娴熟,所以其间有些当地还有收支,比方,“tia(疼)”和“kua(看)”的右上角应有个n,而“get(月)”和“jit(日)”精确的应为“gen”和“lit”。

  这种文字是19世纪末由外国传教士创造的。其时,他们为了向闽南地区的文盲传达文明,借用了罗马和拉丁语系的部分字母,新创了一些示音符号,依照闽南话读音编成一套“拼音字”。早年,闽南地区曾出书过许多“拼音字”书本。因为“拼音字”有别于汉语拼音,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是无法辨读的。

  因为“拼音字”仅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主要由基督教信徒在闽南地区运用,现在国内认得这套文字的大多数都是些高龄白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