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余年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共建“一带一路”...
提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珍馐之一的鹅肝,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法国。其实,人们在全球各地品尝到的美味鹅肝,...
法国人文森特在昆明经营着一家法式烘焙店。自2014年以来,他一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他观察到,昆明的烘...
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5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代代传承,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榜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爱心在陌生人中间传递。在北京,志愿者已达到460多万人,他们不论年龄、不分职业,甚至外国留学生也参与到学雷锋、做志愿者的行列。雷锋精神不但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志愿服务无国界。虽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是一样的,那就是奉献。” ——邹泺铱(北京语言大学团委副书记)
上个周末,海淀区学雷锋日活动现场,两名外国年轻人身穿志愿者蓝马甲,用中文跟市民打着招呼,引起了围观。不少人好奇:学雷锋活动,老外干什么来了?
“我们也来学雷锋!”言语中的热情劲儿,让人心头一热。原来,这是北京语言大学的留学生。
千里迢迢到中国求学的留学生,怎么来到北京也开始学雷锋了?原来在去年10月,北语成立了国际学生志愿服务队,引导留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青年教师邹泺铱,就是这群留学生的“志愿导师”。
带着留学生做志愿,听上去就很“酷”。邹泺铱做志愿者17年,曾作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慰问。“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一群外国人说着中国话,在中国当志愿者,去帮助有需要的人。”邹泺铱描述的画面,慢慢的变成了现实。
为什么要带着留学生做志愿服务?这还要从邹泺铱的求学经历说起。2006年底,邹泺铱来到韩国首尔大学留学。初到韩国,邹泺铱人生地不熟,好在学校为每一位留学生都安排了一名志愿者,帮助留学生融入当地社会,适应大学生活。她了解到,做志愿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许多人都会当志愿者。
上了大二,邹泺铱也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参与各种志愿服务。“留学生在韩国一直是被帮助的对象。为什么咱们不可以尝试一下身份的转变,去帮助他人呢?”她发起成立了首尔大学留学生志愿服务团,得到很多留学生响应。
虽然是留学生志愿服务团体,但他们的服务对象并不仅限于刚刚来到韩国的人群。留学生志愿者们还会上山捡拾垃圾,到社区分发煤炭,还会走进学校、福利院、养老院,为老人孩子们表演节目,展示各个国家的文化。因为是学社会福利专业的缘故,邹泺铱对志愿服务特别执着。她曾经凌晨4点多出门去做志愿者,回来时已经是深夜。她给韩国小朋友做中国菜,演奏古筝、琵琶、葫芦丝等乐器;她去养老院给长期卧床的老人洗澡,为他们带去生活的希望……那段日子里,邹泺铱结识了不同国家的朋友,帮助了许多人,还增进了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了解。
“志愿服务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它塑造了我的三观,让我收获了很多。”邹泺铱说。
来到北语,她结合自己在韩国的志愿者经历,萌生了“拽”着留学生做志愿的想法。
邹泺铱向留学生开设了4节的志愿服务课程。头一节课,邹泺铱就向留学生发出了志愿服务邀请。没想到,留学生们听了之后特别激动:“真的吗?”“我可以在中国当志愿者吗?”
讲中国的志愿服务,就不能不提到雷锋。邹泺铱讲到,在中国,“学雷锋”就是“志愿服务”是同义词。留学生们听完雷锋的故事,都觉得雷锋很伟大。“其实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在此后的课程中,邹泺铱组织留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她带领留学生到学校食堂帮着择菜,到花房修剪花草,到幼儿园带着小朋友做游戏,教老人用智能手机,中文不好的可以参与打扫校园卫生……志愿者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留学生志愿者杰福来自斯里兰卡,目前在北京语言大学读大二。大年三十,杰福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科馨社区,和居民们一起包饺子,过了一个具有浓浓京味儿的中国年。去年中秋节,他还跟其他留学生志愿者一道,将亲手制作的月饼送给小区保安、环卫工人。参加志愿服务,让杰福十分开心,“志愿服务让我们大家可以提高中文水平,了解中国的文化,走进中国,理解中国。”
越南留学生阮氏玉欣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志愿服务队队长。已经是研究生的她汉语流利,喜欢中国文化,也喜欢帮助别人。她把雷锋的故事讲给其他留学生听,动员更多留学生做志愿服务。在上周末海淀公园举办的学雷锋日主题活动中,她也穿上了蓝马甲,为志愿服务做宣传。
虽然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15场活动,参与志愿者达到134人次。让邹泺铱欣慰的是,许多留学生做志愿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帮助他人,喜欢中国。“对这些留学生来说,能够在中国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做些贡献,是他们留学生涯中无法替代的一段经历。”邹泺铱说。
经过十余年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外籍员工们也一起努力,投身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既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实现了人生的抱负和价值。
提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珍馐之一的鹅肝,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法国。其实,人们在全球各地品尝到的美味鹅肝,有可能来自中国东部的一个县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位于大别山间、淮河中游南岸,水系发达,农业、畜牧业底蕴深厚。中国向全球出口的鹅肝中,有约一半就产自这里。玫瑰鹅肝、樱桃鹅肝、红酒金砖鹅肝……在霍邱当地的鹅肝加工厂,一系列创新的鹅肝深加工产品让中式餐饮的精髓和法式食材鹅肝碰撞出美味的火花。
法国人文森特在昆明经营着一家法式烘焙店。自2014年以来,他一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他观察到,昆明的烘焙市场逐渐扩大,他们店铺的生意也因此蒸蒸日上。如今,每天都有大批顾客光顾他的烘焙店,外卖和批发订单也源源不断。在文森特眼中,把法式烘焙的美味带给昆明人,让他感到十分幸福。
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2月26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4000多名各国代表出席,共商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全球环境治理问题。本届大会将从2月26日持续至3月1日,主题为“采取比较有效、包容和可持续的多边行动,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