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年的食品生产历程

坚持自信、高效、诚信、创新的发展宗旨,锐意进取,不断发展,始终进步。

食品代加工模式,让我们的团队走向全国!

全国客服热线: 0511-86893888

手机官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CLOSE

喜迎端午 乐在其“粽”

发布者:粽子 发布时间:2024-03-07

  人民网曼谷6月16日电 (记者孙广勇)“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老挝我国文明中心联合老挝新闻文明旅游部方案与协作司和老挝国立大学言语学院中文系于6月16日成功举行“浓情端午——粽子工作坊”活动。老挝新闻文明旅游部方案和国际协作司副司长玛尼潘、文明艺术司副司长拉达万、文学出书司副司长彭婉、国家博物馆馆长婉萍、老挝我国文明中心主任李医平以及新加坡驻老使馆一秘LIM KANG HONG、老挝国立大学言语学院中文系师生、我国驻老挝大使馆外交官家族代表等100余人欢聚一堂,兴致盎然地体会了端午佳节民俗文明。

  活动现场首要播放了由文明和旅游部国际沟通与协作局和我国日报网联合制造的《话说我国节-端午篇》宣传片。中心团队特意加上老挝语字幕,不只让老挝嘉宾们了解了“龙舟竞渡”、“角黍投江”等端午习俗,感触到了中华文明的源源不绝与博学多才,还让他们更直接客观地感知展开、敞开、文明、容纳的我国。

  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我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五色新丝缠角粽”,本次活动的重头戏——粽子制造体会成为当天最受喜欢的活动环节。现场嘉宾感到别致、振奋,刻不容缓地在中心高档厨师汪成苹的指导下着手制造粽子。青青的粽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大枣、长长的丝线,难倒了不少心灵手巧的嘉宾。现场一再传出“露馅儿”后的叹息声、恳求教师“弥补”的求助声。“总算包好啦!”经过重复操练,渐渐的变多的嘉宾把握了包粽子的要诀。我们振奋地展现劳动成果:三角的、菱形的、奇形怪状的……现场一派欢声笑语。

  老挝也有粽子,但馅料和制造的进程与我国的不一样。应中心约请,老挝新闻文明旅游部方案和国际协作司帮忙特邀三位教师手把手教我们包老挝粽子,“零距离”体会中老粽子不同的包法,我们感觉到很新鲜,现场好不热烈。

  为协助老挝嘉宾了解端午文明,我国文明中心的两位教师朱秀春和李文娜用中老双语叙述端午节的有关常识,与现场的嘉宾逐个揭秘端午节的来源和背面的前史故事。这些经过千年年月淘洗,凝聚着中华民族一起才智和文明精华的前史故事,深深招引了现场嘉宾。紧接着现场进行了关于端午文明的有奖问答活动,观众积极抢答。最终在两位教师的带领下,全场嘉宾一起互送端午祝愿——“端午健康”!

  中心一起特意预备了10多种不同口味的粽子供现场嘉宾品鉴,有来自我国的八宝粽、蜜枣粽、豆沙粽、叉烧粽、板栗肉粽、紫薯粽、紫糯花生粽、红枣山药粽,还有来自老挝猪肉粽和香蕉粽,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一边品味,一边比较着中老粽子不同的口味和口感,纷繁称誉道,“”这真是一场粽子的盛宴!”

  来自老挝国立大学言语学院中文系的学生提吉馨快乐地说:今日很开心到我国文明中心喜度端午佳节,今日的活动既学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和习俗等文明常识,又现场体会了粽子工作坊的种种趣味,在好玩好吃中加深了对我国文明的了解。玛尼潘副司长表明,期望中心多举行这样增进中老两国文明沟通互鉴的活动,等待与中心展开更多的中老文旅沟通与协作活动。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当选国际非遗的节日,它既承载了我国人一起的地利观念和家国情怀,又寄托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起神往,成为全人类一起的文明遗产。中老文明沟通协作向来是中老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经过此次独出机杼的活动,让我国粽子遇上老挝粽子,中老两国一起沟通制造技艺,一起共享美食习俗和对美好生活的神往,一起促进国际文明沟通互鉴,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描写,对深化中老友谊,促进民意相通具有极端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