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年的食品生产历程

坚持自信、高效、诚信、创新的发展宗旨,锐意进取,不断发展,始终进步。

食品代加工模式,让我们的团队走向全国!

全国客服热线: 0511-86893888

手机官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CLOSE

生物学家会如何研究一颗粽子?

发布者: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4-23

  粽子,据说是来自屈原投江时,百姓为避免鱼啃食屈原的遗体,做成的一种用叶子包裹米的食品。

  而到了如今,粽子慢慢的变成了了广受人民大众喜爱的美食,并且还演变出多种多样的类型:甜的、咸的、豆沙的、咸蛋黄的、绿豆的、红豆的、带肉的、带花生的,还有带辣条的之类奇怪的粽子。

  但是因为实在想不出来了,所以越往后会越瞎扯,请酌情阅读,并求生物同行谅解,谢谢!

  (括号内为吐槽君的自带吐槽,后面的图片会解释一些摘要里提到的专业内容,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发现的槽点)

  微生物无处不在,所以即使是大家都喜欢吃的粽子里也有几率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尤其是不同的包装方法,比如工厂流水生产、或者传统工艺生产、又或者是自制的粽子,都有几率存在诸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常见的微生物,这也是卫生检查的重要指标。

  本次课题拟利用培养基培养,对不一样的种类的粽子中含有的微生物种类进行统计,并对常见的微生物进行计数,以探究不同的粽子、变质后的粽子含有的微生物,并对粽子食品安全检查提供微生物学上的建议。

  (而实际上正规渠道购买或者自己讲究卫生包的粽子,只要包紧之后煮熟煮透啥事也没有)

  本课题拟利用不一样的色谱层析方法(换句话叫过柱子),将经典美食,粽子,进行物质分离研究,拟探寻其中含有的各类丰富香味物质。据文献报道,已经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出粽子所用箬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保护人心脑血管,调节血脂;粽子的主要材料大米中富含淀粉物质,在高温蒸煮下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了独特风味。

  本课题拟利用多种色谱层析方法,找到更多的可能令人产生愉悦感的风味物质,并探究这些风味物质是怎么样产生,并在人体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并能更加进一步研究其中产生的具体生物化学通路。

  大米是粽子最主要的组成成分,虽然朴实无华,却担当着塑造整体风味口感的重任。现有的杂交水稻、分子育种以及转基因水稻等技术,将水稻的口感、淀粉含量、营养的东西进行改良,并得到非常明显提高。据文献报道,已经有利用基因组测序手段,检测了籼稻和粳稻的不一样的种类品系(作者还把粳(jing)念成geng,说是更准确)。

  本课题拟结合已经发表的基因测序结果,找到与水稻口感、淀粉含量、营养的东西相关的基因遗传位点,运用到水稻培育过程中。

  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巨大,如广为人知的甜咸豆花之争,还有饺子蘸醋还是蘸酱油,喝粥还是喝稀饭等等,粽子也不例外。北方人对甜粽子更情有独钟,而南方人却更喜欢咸粽子,而不同的人群还特化出不同口味的粽子。

  本课题基于南北方人味觉差异导致了饮食上的习惯不同,并从粽子咸甜口味不同入手,研究不同人群甜味感受器和咸味感受器是不是真的存在差异。同时也要注意,南方人喜欢甜豆花,北方人喜欢咸豆花,就此推测,这种味觉感受器变化有一定的概率会随季节发生改变。

  课题摘要:目前生化分离粽子成分的方法比较完善,本课题希望利用多组学的手段,整合基因组、宏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等多角度的方法,从更全面的角度研究粽子风味和口感形成的分子机制,并探究改变相关的分子通路,来进一步改善粽子的口感和味道,延长保质时间。本课题拟结合目前最新的单细胞测序技术,从单个细胞的水平层面上研究相关的分子机制,构建完善的单细胞图谱。

  粽子主要是一个锥形结构,但也有方形、片形、条形等等变种;而其中的内含物除了大米,还会有豆沙、咸蛋黄、红豆、绿豆等种种搭配,能够说是多种多样。本课题拟构建一种类似基因序列的粽子序列表示方法,如“锥形-大米-绿豆-芋泥-咸蛋黄”,再利用比邻法构建进化树,解决“粽子到底是起源于南方还是北方”这样关键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发现,越南、马来西亚、希腊、巴西、墨西哥等地都存在类似的粽子(嗯,我们大家都认为没有韩国),一起分析可能可以探究粽子起源和中国人群迁徙的关系。

  本课题拟采用古DNA提取的方法,从汨罗江水中保留的粽叶遗骸,以及多个地区的粽叶文物提取残留的古DNA,再通过溯源的方法研究这些粽叶是如何传播,并进入到中国各个地区的。通过粽叶的分布位置还可以推测屈原投江时的大致位置。在将从古DNA中提取的粽叶和现有的粽叶基因组作比较,寻找和不一样的地区的粽叶的相似性,就可以推测粽子的起源问题。

  生物入侵一直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粽子口味的入侵也极为严重。随着南北方人口的流动加大,原本在北方为优势粽的甜粽子和原本在南方为优势粽的咸粽子的地位都有所动摇,并且产生相互的影响。同时包括辣粽子、酸粽子、没味道粽子等等也在异军突起。如何在外来粽影响下仍能保持本地粽不被消灭,并仍保持当地优势粽地位,就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本课题拟采用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不一样的地区粽子的数量情况,以探究当前外来粽入侵的危害情况,并拟定合适的生物干预策略来治理这类危险的入侵粽,以维持端午时期粽子界的粽子稳定情况。

  金征宇, 麻荣荣, 田耀旗. 方便米食中淀粉组分对风味形成的贡献[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9, 37(1): 1-9.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